简体版

小兒欲得安 三分饑與寒

發佈時間:2021-04-29 發佈者:中國中醫藥網

要想使小兒身體健康、少生病,就不可以讓他吃得過飽、穿得過暖。來自於元代兒科醫家曾世榮所著《活幼心書》:“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饑與寒;但願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疾不相干。”

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為“稚陰稚陽”之體,正如宋代醫家錢乙所雲:“(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血氣未充……腸胃脆薄,精神怯弱”。鑒於此,小兒好發之疾病常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俗語中以“寒”指代的對外界寒熱氣候的不適應,二是俗語中以“饑”指代的飲食失節。

在外部環境中,寒熱是人們感受到的最明顯的氣候變化,也是疾病的主要成因,因寒發病者往往又高於因於熱者,故培養小兒的耐寒能力顯得非常要緊。大量的研究和實踐還證明,適當的寒冷對人體的健康有益,是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小兒耐寒能力的鍛煉應包括在天氣由熱變寒的過程中不過早地添加太多的衣服,以及天氣進入寒冷階段之後不給其穿著過厚的衣服。

飲食致病的原因包括攝入不足和攝入超量兩方面,尤其是飲食過飽造成的疾病更常見,如由此引發的過度肥胖及過早出現的心腦血管疾患。此外,嬰幼兒時期出現以形體乾枯消瘦、面色無華、頭髮稀疏成縷、腹部膨大,青筋暴露、不思飲食、神疲乏力為特徵的疳積也比較多見,是一種病程較長的慢性疾患,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會造成直接影響。古人認為,“積為疳之母,無積不成疳”,“疳之成多起於積,治疳必先去積”。也就是說,此病與過度飲食不無干係。對該病的治療,應以調理脾胃為主,或消積理脾,或益氣健脾消積,中醫在這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治療經驗。

另外,在小兒的飲食上還有幾項宜忌需注意:
(一)忌寒涼
(二)忌辛辣
(三)忌過食酸甜油膩食物
(四)在患病服中藥期間要忌口
(五)某些疾病也需要忌口
(六)忌偏食、貪食、擇零食的壞習慣,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在食療方面,四季幼兒常用食療方可參考:
(一)春季常用食療方
銀花蘆根薄荷飲、銀花肉片湯、枇杷飲、杏貝粥、白蘿蔔麻黃汁、五神湯、銀花薄荷粥、魚腥草粥、桑葉雙花飲、石膏蘆根粥、紅豆魚腥草粥、苡仁魚腥草粥、三汁飲、馬齒莧紫草根飲、五汁飲、桑菊蟬衣飲、竹瀝粥、白菜豆芽飲、竹葉雙花飲、枇杷杏仁飲、冰塘鴨蛋羹、芪棗糯米粥、黃花菜馬齒莧飲、生地蒼耳飲。

(二)夏季常用食療方
翠衣銀花飲、綠豆粥、藿香綠豆飲、荷葉翠衣飲、苦瓜兔肉湯、莧菜飲、石榴汁、大蒜汁、虎杖飲、炒莧萊、板藍根飲、西瓜汁、番茄汁、蕹菜菊花飲、鮮藕蜜汁、苦楝根皮飲、生南瓜、綠豆苡仁飲、蒲公英汁、野菊六一飲。

(三)秋季常用食療方
羅漢果汁、蘿蔔杏仁汁、馬齒莧汁、胡蘿蔔汁、洋桃茶、無花果飲、蜜梨汁。

(四)冬季常用食療方
蔥豉湯、藿香生薑湯、蔥白粥、貝母肺葉粥、杏仁燉豬肺、蛇肉粥。

本文轉自中國中醫藥網
內容有改動
編輯:Cinderella

上一條:
中醫古籍之《醫學源流論》
下一條:
簡析《黃帝內經》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