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春捂捂的好,疾病繞路走

發佈時間:2021-03-12 發佈者:經絡技巧

春天到了,氣溫漸漸升高,讓大家倍感舒適。但冷空氣卻時不時地殺個回馬槍,讓氣溫忽高忽低,剛脫掉秋褲,發現降溫了,重新穿上冬衣,卻又熱得冒汗。這一冷一熱的變化,讓人一不留神就會生病。

俗話說“春捂秋凍,老來無病”,春天,還是得捂著點!

春捂四處,雜病不生

1、捂手腕:守住全身血脈

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而原穴則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打開力所發出的穴位,神門穴作為手少陰心經的原穴,是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

位置:神門穴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裏側。

保健方法: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復點按神門穴30次,可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2、捂腰背:腎好一切都會好

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出現腰部酸軟怕冷、尿頻及易於疲勞的症狀。 

按摩腰部,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打開

3、捂足部和小腿:聚陽氣,一年少疼痛

春季,很多老人會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是噁心、嘔吐、眼睛痛等肝陽虛的表現。我們要重點保護好足部和小腿部位了,平日多熱敷足臨泣穴能很好地改善這種不適症狀。


足臨泣穴

位置:足臨泣穴位於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蹠骨夾縫中。

保健方法:用兩手手拇指指面著力分別置於足臨泣穴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

然後緩慢屈伸活動足腳趾,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持續20~30秒後,漸漸放鬆,再輕揉局部。如此反復操作,每次按壓5~10分鐘,每日2~3次。

4、捂肚臍:養陽氣,助長壽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對於經常有胃部冷痛和腹瀉的人來說,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保健方法:保養神闕穴可採用揉中法,即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每次360下。

這些人群更要“捂 

胃病患者

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迴圈,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

這類人群需及時增減衣服,防止腹部受涼,在飲食上要注意暖胃養胃,多喝熱水,少吃冷食,按時吃飯。運動要適量,不宜大量運動出汗太多。

關節病患者

大部分的關節疾病復發都和受寒有一定的關係,而在初春這個氣溫變化無常的時候,關節病患者更要注意保護好全身重要關節,避免寒氣侵入。

哮喘

冷空氣刺激後,會導致氣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損,繼而令氣道反應性增高,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

因此,氣溫驟降時,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最好減少出門,必須出門時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著涼

冠心病患者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意思是說寒冷刺激會使得血管發生收縮、痙攣,血液流動不暢同時增加心臟負擔,從而極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所以,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此時需做好前胸及後背的保暖工作

此外還需合理用藥控制血壓。如果有胸悶隱痛或心慌等情況,即使發作時間很短,也要格外重視。

腦血管病患者

春季是腦梗高發季節,尤其是這段時間晝夜溫差大,低氣壓、高濕度,都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得血壓驟然上升。因此,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楚、眩暈伴嘔吐等症狀,必須高度警惕,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春捂的注意事項

是否春捂,鬚根據天氣而定。一般來說,春季晝夜溫差較大,早晚較冷時,要適當“捂”,中午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上時可適當減衣;出現“倒春寒”時,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來,即連續幾天日最高氣溫都在20攝氏度以上時,就不能“捂”了。

如果兩種極端天氣交錯出現,穿衣、脫衣就該勤一點。


本文轉自經絡技巧
編輯:Cinderella



上一條:
養生保健話梳頭
下一條:
食療應對感冒
返回列表